中國的電子工業,特別是以表面安裝技術(SMT)作為新一代的電子裝聯技術,己經浸透到各個行業,各個領域。近十年來SMT技術發展神速,應用范圍十分廣 泛,在許多領域中己經部分或完全取代了傳統的線路板通孔插裝技術。SMT技術以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,使電子組裝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、革命性的變化。 中國的電子工業,首先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得到了高速發展。經過二十年來我國沿海地區電子工業蓬勃發展,大量引進和購置了各種各類的SMT工藝設備。現在世 界各國的各種型號規格SMT設備,都己打進中國市場。在我國各種電子期刊雜志、報紙上,幾乎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研制與生產的各類SMT設備的廣告宣傳資料。 每年召開的SMT展覽會、報告會、研討會接二連三,應接不暇。 目前大家一致公認的觀點是世界電子工業的中心己經轉移到亞洲,而亞洲又以中國市場為最大。加入WT0前后,己有大批海外公司大舉進軍中國,最近有大批臺灣 電子公司在廣東、福建、江蘇等地紛紛開設加工廠,有的地區己建立了'臺灣工業村'、'臺灣工業區'等景觀。這樣一來,又帶來了大量的SMT新技術 、新設備。 當前我國又面臨SMT技術發展的大好時機。隨著國家對高科技產業的投入,特別是國家加大對航空、航天、電子、通信、交通等方面的投資力度,當前正值我國西 部大開發的大好時機,中國的SMT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,在今后十年內還將會快速的發展。根據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王勃華司長《我國電子專用設備概 況及2000年形勢展望》等文章資料的估 計,今后幾年內我國每年需求比率會在8一10 % 的速度遞增,每年需求SMT設備將會有幾百臺套以上。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1999年10月大武漢召開的《中國電子學會第五屆全國SMT/SMD學術研討會》、中國電子學會裝聯專業委員會于1999年4月召開的 《第六屆全國裝聯專業學術年會》、以及陜西、四川、江蘇和北京、上海等地方學會SMT專委會召開的SMT專題學術研討會,對我國目前表面安裝技術 SMT 的發展趨勢,我們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,從而可看出今后幾年內SMT設備仍有其迫切的需求,SMT技術仍有強大的發展動力。
1.SMT設備正向高效、靈活、智能、環保等方向發展
提高SMT設備的生產效率一直是人們的追求目標,SMT生產設備巳從過去的單臺設備工作,向多臺設備組合連線的方向 發展;從多臺分步控制方式向集中在線控制方向發展;從單路連線生產向雙路組合連線生產方向發展。所以,我們認為SMT發展 的總趨向是高效、智能、環保等方向發展。 我們以全自動SMT貼片 機為代表來說明,為了提高生產效率,減少工作時間,目前新型貼片機正向'雙路'輸送貼片結構發展,在保留傳統的'單路'貼片性能的前提下,將PCB板的輸 送、定位、檢測、貼片等設計成'雙路'結構,'雙路'即可同步、也可異步。'雙路'工作方式可縮短貼片的生產時間,提高機器的工作效率。 SMT設備向智能、靈活的方向發展,主要是利用計算機來操作,提高自動化控制程度,把一些工藝參數儲存固定,提高機器的自動化程度,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。 SMT設備向環保方向的發展,當前主要是清洗和無鉛焊料應用兩個方面。在替代CFC、最終淘汰0DS物質的進程中,經過幾年的努力,己經取得了很大進步, 日東公司先后研制開發和生產了環保水洗設備、免清洗波峰焊機。目前正研制適應無鉛焊料的波峰焊設備和回流焊工藝設備。有關環保清洗設備,我公司己有這方面 的專門資料和設備介紹,歡迎索取。
2 .SMT設備向高精度、高速度、多功能的方向發展
由于新的片式元器件及其封裝方式在不斷變化,例如 BGA, FC, COB, CSP, MCM等大量涌現,在生產中不斷更新和推廣應用,對貼片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例如為了提高貼片速度,各類新型貼片機普遍都采用'激光對中'、'飛行對中檢 測'等先進技術。即在貼片的同時貼片頭一邊運行工作,一邊進行數據跟蹤檢測,大大提高了貼片機的對中速度。例如韓國三星公司生產的 CP40LV 貼片速度己達 0.22 片/秒,而新型貼片杌 CP45FV 的貼片速度高達 0.19 片/秒。而且 CP45FV 采用了'懸空新概念',使用了'六頭六視像'結構攝像頭來識別元器件,而且每一個貼片頭都能獨立的識別元器件,也就是在吸片和貼片過程中完成識別,從而實 現0.19 片/秒的貼裝速度。 又如 CSP 要求貼片機要有極高的貼裝精度,可采用 3D 數控式照明,可根據元器材的形狀來預設照明程度,并自動編程控制 16 級照明度,這樣可精確地識別元件圖像,并可識別 BGA 或 CSP 。所以,我們認為新一代SMT 設備正向高速度、高精度、多功能的方向發展。 這里還有一個如何保證SMT高精度、高質量的貼片工作問題。為了保證貼片機的高精度,要采取措施降低貼片機的振動和抖動,減輕機身的重量,增加設備結構的 剛性。為了保證高質量的貼片,要采用元器件最佳部位的感應識別技術,做到無損傷貼片
我國表面安裝技術(SMT)的發展趨勢
上一篇:SMT工程師必會的基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