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1980年我國引進第一條SMT生產線以來,在原電子部領導下,以國企和研究所為主體,開始了電子制造設備國產化工作。這段時期國產化設備主要是為引進的各類生產線配套服務和定制,沒有真正市場化。
(1)電子元器件和PCB制造設備國產化
成都715廠屬下的第二研究所成功研制了為SMT用的瓷介電子元件生產線(片式電阻、熱敏電阻、壓敏電阻、多層陶瓷電容器、低壓圓片電容器等)。上海無線電專用設備廠成功研制了電解電容生產線等。印制電路板制造設備由太原電子部2所和合肥電子部43所研制成功。電子元器件國產化生產線巳可完成Turn-Key工程。
(2)集成電路制造設備國產化
集成電路制造大部分關健設備由北京45所、太原2所和合肥43所研制成功。巳可完成半導體分離器件Turn-Key工程,如二/三極管、LED、運算放大器等。但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關健設備比國外水平仍有很大差距。
(3)電子整機SMT制造設備國產化
電子整機SMT制造設備一直是國產化的難關,尤其是插裝機和貼片機。80年代末,在電子部組織下,太原2所仿制日本TESCON貼片機己開發出樣機。715廠2所仿制松下NM-8251C貼片機,上海無線電專用設備廠仿制日本Citizen貼片機,但因貼片頭技術難關或國家技改資金移為它用而停止。
除了貼片機,這段時期電子整機SMT制造其它大部分關健設備均己研制出來。例如:插件裝配流水線(上海無線電專用設備廠、南京熊貓公司等)、波峰焊(合肥43所、西安20所、715廠2所等)、回流焊(電子科大制造廠、合肥43所等)、厚/薄膜混合集成電路制造設備(合肥43所、715廠2所等)。
這些國產化設備與國外設備的技術水平相差很大,一般用于實驗或小批量生產,規模小,級別低。國內的片式元件,無論是其品種,還是其數量,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高速發展的電子產品加工需求。錫膏等各種專用輔料,也幾乎全是國外品牌,一句話,諾大的電子SMT制造市場,幾乎全被外國商品占領。
SMT貼片加工技術引進改造期(1980—1994年)